首页  • 通知公告  • 工作动态  • 组织机构  • 办事指南  • 要闻摘报  • 规章制度  • 廉政教育  • 警钟长鸣
廉政教育
首页» 廉政教育
杜绝校园社交庸俗化
发布:2016-05-24 11:21:00     浏览: 【字号:       】

 

 

 
 
 
  •   1 舆情综述
  •   近日,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向460位大学生调查,29.31%的受访者聚会频率达到每周2次以上,其中本科低年级占63.52%。所有受访者中,38.08%的大学生在聚会社交方面的开销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30%。有大学生甚至感慨,聚餐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一时间引发了广大媒体对象牙塔内“聚餐社交”的关注。
  •   有舆论指出,大学校园的饭桌交际,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上应酬文化的折射。而这样的“饭局”交往、酒桌社交,也是大学校园风尚的一个折射。客观上,大学生在思想还未成熟、价值观还未定型之时,他们很容易被社会风气所影响,认为“世俗化”就是“能混社会”,让青春沾染上了沉沉暮气。正因此,要用健康向上的社交方式,来涤荡“吃喝酱缸”的熏陶渐染,建构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的社交文化。应让大学生认识到,不用迷信“烟熏酒醉才是友谊的润滑剂”,青春有着自己的打开方式,对“聚餐社交”要勇敢说“不”。
  •   2 校园“聚餐社交”过度危害大
  •   聚餐是人们的社交方式之一,大学生通过聚餐来联络感情也属正常。问题是,现在不少大学生的“聚餐社交”过多、过滥,已经成了负担,带来了种种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。
  •   《南京日报》刊文提醒,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,在参加聚餐经济上不堪重负,不参加又怕被视为“另类”或者边缘化;一些学生特别是社团干部,几乎天天有“饭局”,有时为了聚餐甚至要逃课;有的学生则把聚餐作为社交的主要获得手段,习惯于大吃大喝和“酒精考验”,在推杯换盏中交朋友、刷资源,不知不觉间沾染了不良习气。
  •   《大河报》撰文强调,过度聚餐会产生一系列影响,如造成一些学生的社交压力和心理焦虑,对家境不好的学生尤甚;容易造成学生的层级化;容易形成错误的社会认知,把请客吃饭作为社交的主要手段;对高校声誉产生负面影响,进而降低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。
  • 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彭熠认为,青涩、美好才是真正属于大学校园的元素,拼酒等行为会给原本纯粹、学院化的校园生活增添不少的世俗气息。由于大学生经济不独立,依赖父母提供生活保障,频繁聚餐会给家境不太好的学生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,请不起客的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不平衡,对人际交往产生无形的压力,严重者可能会产生不良情绪,例如,强迫症、焦虑症、社交恐惧症等。
  •   3 折射出畸形的价值观念
  •   “聚餐社交”过多,不仅让大学生养成了不健康的消费习惯,而且会影响学习。更为严重的是,“聚餐社交”过于频繁的背后,折射出了畸形的价值观念,值得反思和警醒。
  •   《北京青年报》评论文章指出,一些大学内的“聚餐社交”往往具有目的性。其中,很多大学生将聚餐当成了培养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,通过聚餐来强化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,以便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子。于是,打着“老乡会”、“社团”等幌子,各种聚餐应运而生。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如今也被某些大学生耳濡目染,套近乎、拉关系逐渐成为一些大学生所信奉的人生哲学。
  •   《现代金报》刊文称,“聚餐社交”某种程度上是社会上的“饭局”文化在大学的延伸。真正令人担心的是,在“聚餐社交”中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旦走向社会,会不会助推“饭局”文化,助长社会不正之风?本来应该被抵制的世俗文化在一些大学甚至被奉为交际准则,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大学管理者的警惕。
  •   4 遏制大学生“聚餐社交”需多方发力
  •   大学校园风气正不正,与多种因素相关,既是社会风气的延伸,又考验着校园管理和学校引导的水平。
  •   新华网发文称,应对愈演愈烈的大学生“聚餐社交”,还需多方发力。作为高校,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,严格限制校园聚餐活动,对于那些成天沉迷于校园社交的大学生,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。作为家长,也要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,对子女在大学的开销要心中有数,开销太离谱要及时提醒。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要正确看待聚餐这件事情,让学习生活变得简单一些、轻松一些,毕竟青春有更多值得期待的东西。
  •   《河南日报》评论指出,杜绝校园社交庸俗化,必须培育正能量满满的社交文化,需要学校、家庭和社会共同发力,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,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家长们要以身作则,给孩子传输正确的价值观;学校要多开展学术讨论、公益活动等,达到交流感情、培养正确人际关系的目的,并对庸俗的社交行为进行纠偏;社会要打破各种潜规则,追求公平正义,让企图靠聚人脉、刷资源而获利上位的行为不能得逞。
  •   《包头日报》刊文认为,首先,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。学校、家庭的引导不能忽视,家长平时要以身作则,注意给孩子传输正确的价值观;高校应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,多搞些类似心理剧演出、辩论赛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其次,更重要也是根本的方法,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大反“四风”力度,纠正党内存在的问题,用健康清明的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。
  •   5 网民呼吁构建健康的校园社交
  •   大学校园“聚餐社交”泛滥话题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,广大网民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。经抽样统计发现,网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:95%的网民认为,“聚餐社交”说到底已经不是为了吃饭,而是为了拉关系,攒人脉,带有很强的世俗化和功利性,这其实正是社会陋习在学校里的反映;76%的网民表示,聚餐不是培养人际关系的唯一途径,大学生们不妨采用些更适合他们的方式,比如开展一些学术讨论、公益活动等,也能交流感情、多交朋友;64%的网民称,过多、过度的“聚餐社交”对大学生的危害不仅仅体现在耽误学业,加重家庭负担上,更重要的是,还扭曲了他们对于这个社会价值观的认知;48%的网民强调,大学生应该用更好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社交生活,比如咖啡馆创业交流会、线下读书会、校园外语角、自行车骑行、团队户外爬山,等等;37%的网民建议,高校应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,多搞些类似辩论赛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此外,还有8%的网民表达了其他观点。(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郑光魁)
作  者:郑光魁 打印本文
关闭窗口
来  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网  编:
关键字:
上一篇:再忆李培斌
下一篇:莫让不正之风侵蚀圣洁校园
 
 
 
 
西政网  |  管理服务机构          设为首页  |  收藏本站
电话 023-67258493   邮箱 xzhpb@swupl.edu.cn
365bet体育官网 监察处 版权所有 © 2014年 渝ICP备05001036号
地址: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 邮编:401120